第(3/3)页 朱仪轻笑道:“当然有了,算算时间,此刻应该就在河南。” 明白了。 真正的运银船队,走的是襄阳、新野、南阳一线。 出发时间要比朱仪晚了十天左右。 而且是静悄悄出发的。 运的银子量应该是不大的,大部分是战船,一来是运银,二来是兜底朱仪。 朱仪船队最大的弱点是土兵,一旦土兵哗变造反,朱仪再好的计划也没用的。 所以,后面的船队给朱仪壮胆。 一旦计划被土兵给破坏了,就派兵出来救朱仪。 “那需要本官做什么?” 林聪是聪明人,朱仪设下此计,除了抓人、掩饰真运银船外,还把他调到新蔡来,就是需要他的帮忙。 “督抚大人,确实有一事需要您的帮忙!” 朱仪认真道:“金提督的意思是,本官不入京,只把银子运送到开封,然后由您运送入京。” 因为开封往北已经结冰了。 银子要尽快运,否则就得拖到明年了。 “金提督果然是算无遗策啊。” 林聪苦笑:“这运银可不是个好活儿啊!” 没错,押运银子非常危险,不但防备匪类,还要防备自己人,吃力不讨好。 尤其走陆路,消耗时间长。 中间的变数就越大。 “但银子必须入京,不得有失!”朱仪认真道。 “本官尽力而为吧。”林聪就知道,没好事。 朱仪站起来,恭敬拜谢。 而在养心殿。 啪的一声,朱祁钰把奏章砸在御案上,嘶吼道:“这才刚入冬,热河就有人冻死了?” “等进了寒冬,还能活着几人?” “传旨,令天下煤矿加速采矿,往热河多运一些,钱朕来出!” “还有,进了冬季,热河便停止建造,民夫给钱返乡,不愿意返乡的就住在热河,让吕原妥善安顿。” 朝臣跪地,高呼万岁。 “林聪奏报,开封往北的河流已经完全封冻了,往南的河流也陆陆续续结冰了。” “运河的运力大大加重。” “京师囤积的粮食,可够过冬的啊?” 朱祁钰看向耿九畴。 “回陛下,今年京仓又修建了两座,为了应对灾年,如今粟米充裕,若省着点吃,应该是能勉强过冬的,应该是能撑到明年的。” 耿九畴特意说,节省,勉强,靠撑。 朱祁钰颔首,他已经派都察院和监察司,去巡视京仓了。 “今年年头特殊。” “一来是京畿人口暴增;” “二来是今年秋赋收成太低了。” “朕已经让各地酌情减免税赋,让老百姓度过今年这个灾年,最好别饿死人啊。” 朱祁钰斟酌道:“传朕旨意,即日起,京畿禁止酿酒,禁止饮酒,违令者杖责三十,流放西北。” “京中大户,不许浪费粮食,不许养猫狗等畜生,按照够吃的标准做,不许吃剩,不许扔掉,不许浪费,一经发现有浪费粮食者,轻则鞭刑,重则夺官夺爵,甚至流放。” “禁令执行到明年新粮下来。” “朕以身作则,宫中不许浪费,朝堂不许浪费,民间更不许浪费。” “希望今年不要饿死人啊。” 王竑出班,跪在地上:“陛下。” “粟米之珍贵,不啻于金银。” “浪费粮食之行为,为先圣所不齿,世人所不容。” “老臣以为,陛下惩罚太轻了!” “当用輮刑!” 就是说,剁手剁脚。 “王卿严重了,今年是特殊情况,所以勒令百姓不许浪费,不许酿酒。” “等明年粮食丰收了。” “百姓够吃了。” “禁令也就取消了。” 朱祁钰可不想搞得风声鹤唳,昭告天下时要讲明原委,是今年粮食不够吃,所以要节省。 明年不在此列。 “陛下,浪费奢靡之风,已经悄然盛行于世,陛下当掐住这股势头,不许蔓延!” 王竑坚持道。 像他这样吃过苦的官员,如今朝堂上太少了。 尤其从宣德年间,皇帝带头玩,权贵自然跟着玩,上行下效,奢靡浪费之风盛行。 好的风气难以推行。 但坏的风气,稍微一点拨,迅速变坏,迅速堕落。 人性本恶。 “王卿之言甚是。” 朱祁钰斟酌道:“但若用法令掐住奢靡之风,朕认为很难做成啊。” “人心不古,朕也很难恢复淳朴之风了。” 王竑一肚子空谈之话。 但话到嘴边,却吞了回去。 因为他在家里管教自己儿子,都管教不了。 让他不要去吃喝玩乐了,甚至不许家中给他钱,但他儿子还是偷跑出去。 有多是狐朋狗友给他儿子钱花。 根本无法管教。 他犹然记得,自己儿时连饭都吃不饱,一心学习,发愤图强,现在的人怎么变得这么堕落啊? 朝臣纷纷侧目,皇帝竟说如此丧气话,确实罕见。 “诸卿,奢靡之风朕堵不住,徒呼奈何啊。” 朱祁钰认为,生活水平提高了,必然是要奢靡的,不然社会是没办法继续发展的。 但这个奢靡,不是没有限制的奢靡。 “人心难测,朕控制不了。” 朱祁钰道:“但朕能控制天下,能让奢靡的东西涨价,限制他们高消费。” 朝臣一愣,您把薅羊毛说得这么清新脱俗吗? 不过转念一想,皇帝可把京畿的会馆,全都攥在手心里。 京师倒是有人也开小会馆,但花魁质量太次了,根本无法形成优势,京中的公子哥们还是愿意去会馆消费。 最近,京师又开了一家女子会馆。 卖些女人的玩意儿。 不许男人进入,经营的也是女子。 据说背后是西厂,来往经营的都是从青.楼退下来的妇人,年老色衰,不能以瑟娱人了。 转而做了女子会馆的掌柜的。 一时之间,女子会馆在京中风靡。 里面的一些衣物甚至有趣,胭脂水粉也是最新的,吸引了大量京中妇人去选购。 已经开了第三家了。 至于里面究竟卖什么的,朝臣还真不清楚。 因为自家女儿基本都入宫伺候了,在京师消费的,都是大户人家的女儿。 听说宫中也开了家分馆,给官小姐们开的。 可谓是日进斗金。 所以,皇帝真能拿捏京畿的奢靡之风。 又讨论了一些事。 下朝后,朱祁钰乘坐御辇,返回养心殿。 于康侯在殿门口。 “来了?” 朱祁钰进殿,站在火炉旁烤了烤身上,驱驱寒气,又喝了口姜茶。 “给他倒一杯。” “谢陛下。”于康捧着姜茶,滋溜地喝了一口,有些烫。 “在九门提督府适应吗?”朱祁钰问。 “回陛下,微臣叩见,就是有事禀报。” 于康放下茶杯,就势要跪下。 “坐着说。” 朱祁钰跟冯孝说:“把火炉搬这来,靠近点他。” “陛下,微臣有两件事禀报。” “第一,九门提督府新招募的兵卒,身体素质不太行,需要用大量肉食喂养,才能成军。” 朱祁钰打断于康的禀报:“兵卒质量怎么这么差?” 当兵的肯定是身强力壮,才适合拼杀。 身体素质是第一关。 而且征兵是募兵制,是给钱的,子女是不变成军户的。 所以应募者云集,招募的时候也要精挑细选的。 “陛下,西宁侯应该禀报过,因为多次征兵,京中身强力壮者都被征召入伍。” 于康禀报道:“为了缓解京畿人口压力,只能退而求其次。” 他坐着禀报十分不舒坦。 如坐针毡。 毕竟说正事,没有坐着禀报的先例,他当了侯爷,可不敢骄傲。 若被御史弹劾,不是闹着玩的。 “坐着不舒服呀?就跪着吧。” 朱祁钰笑了笑,歪头问冯孝:“宋杰禀报过吗?” “回皇爷,西宁侯禀报过的。”冯孝回禀。 “嗯,那就吃点肉吧。” 这样有点亏呀。 于康苦笑道:“陛下,这肉价格贵呀,您的军饷能不能再提一提?” “提吧。” 朱祁钰道:“告诉太仆寺,明年多多养猪羊,鸡鸭鹅,都要多多养。” “太仆寺养马养不好,这些畜生总能养好了吧?” 冯孝吓得跪下:“奴婢这就去传旨!” “告诉太仆寺卿,及太仆寺内所有官吏。” “明年让朕还不满意,就流放去西北填充人口吧。” “不能做事的,就把位置让出来,别占着茅坑不拉屎。” 朱祁钰语气不善:“罢了,让他们滚过来,朕亲自跟他们说!” “去外面跪着,让冷风吹吹,都精神精神。” “以前就是朕对他们太仁慈了。” 于康低头,不敢吭声。 “跟你无关,继续说。”朱祁钰心情不好。 因为给兵卒吃肉,除了花钱外,是要增加百姓负担的。 宫中拨款去采买,那也是大部分落入某些人的口袋,落入百姓手上的,少之又少。 这种事杜绝不了的。 百姓是被迫低价卖,宫中是被迫高价买。 “继续说啊。”朱祁钰催促他。 于康不敢说了,支支吾吾道:“第二件事,微臣听说军器局研发出了新铠甲,想求着陛下,优先给九门提督府先装备。” 朱祁钰瞥了他一眼。 “先给他们,冬天也能操练演武吗?” 于康不敢说话。 九门提督府的兵卒确实质量不行,需要慢慢养着,但精气神不错,都是想当兵的。 宋杰征兵,可不是谁都要的。 这一点于康自愧不如。 “军器局的这批铠甲,是给南方用的。” 朱祁钰语气微缓:“等九门提督府需要上战场的时候,朕自然会给其装备的,不用担心。” “这些朕心中有数。” “于康,九门提督府,掌管着京师城门,极为重要。” “冬天来了,你也要不停操练。” “人体质不好,也是能慢慢磨练出来的。” “重要的是精气神,这才是重中之重。” “有了精气神,才不怕苦不怕累,才能上得了战场。” “才能打得了苦仗,打得了难仗,打得了胜仗。” 说着,朱祁钰站起来:“有些兵,就算身强力壮,若是本心不愿意打仗,怕是也上不了战场的。” “上了战场,也打不了硬仗的。” “这一点你该很清楚。” 于康磕头:“寒冬腊月,微臣也一定操练不辍,请陛下放心。” 朱祁钰颔首:“你做事朕放心。” “对了,你也回京了,范广也在京中。” “干脆就把喜事办了吧。” “朕让宗录司挑个黄道吉日,把喜事办了,争取明年抱个孩子。” “以后和朕的皇子皇女作伴。” 朱祁钰在暗示他。 要和他结亲。 这是在收买于康,让于康用心卖命。 于康赶紧趴伏在地上:“微臣的孩儿能伴皇子皇女,乃微臣之福!” 地图马上就传,稍等!求订阅! 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