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结果宣宗皇帝不给力,放弃了交趾,也放弃了东南亚。 朱祁钰也是第一次对东南亚有清晰的认识。 朝臣也是第一次知道。 “边永,你是如何知道三宣六慰局势的?”朱祁钰问。 “回陛下,微臣出使占城时,就暗中收集情报,又精习其国语言,读其书籍,方有所得。” 边永不卑不亢回答。 朱祁钰颔首:“传旨,调边永入鸿胪寺,担任鸿胪寺寺卿,潘本愚为鸿胪寺左少卿。” “原鸿胪寺寺卿齐政,调入军纪司,担任右司正。” 边永没想到,自己在户部熬了十余年,没有升官。 却因为一番奏对,升官了! 他对东南亚十分感兴趣,就是希望大明能重回东南亚,但等了一年又一年,他的心已经冷了。 却不想,皇帝忽然诏他奏对。 问东南亚事,然后就升了他的官。 “边永。” “朕不瞒你,朕欲派你去安南国。” “效仿惠子合纵六国,唆使安南国和老挝打仗,最好让战火遍及三宣六慰,尤其是暹罗。” 朱祁钰沉声道:“此事,关乎着大明国运。” 边永一愣,搅乱东南亚,跟大明国运有何干系? “玉米、土豆、地瓜,你该知道吧?”于谦问他。 “下官是知道的。” “此物干系着大明能否统治漠北,奈何朝中种子不够,统治漠北遥遥无期。” 于谦道:“而暹罗,又常年和西夷做贸易,这些种子就是西夷带来的。” “陛下的意思是,你搅乱安南、占城、老挝、暹罗。” “趁乱之时,在暹罗和西夷做贸易,再将种子运送回国。” 边永明白了。 搅乱东南亚,是第一道任务。 带回种子,是第二道任务。 “边永,朕命你去,你敢不敢去?”朱祁钰站起来,双手伏案,俯视着边永。 边永重重磕头:“微臣所学,皆为此刻,为大明而死,微臣死得其所!微臣愿意!” “好!” 朱祁钰赞许道:“朕派你去,自然要派重兵跟随!安全无须担心!” “朕再派给你一善战之将,必要时,可挥师攻打城池,然后派人送信回大明,朕会派兵去救你们!” 边永和潘本愚磕头。 “敢问陛下,可有朝一日,收回交趾?” 这话可是大逆不道啊。 边永的心,都在东南亚上,不然这么多年,也不会对东南亚了如指掌。 朱祁钰轻笑:“边永,你的心太小了。” “朕不止要收复交趾,还要实控三宣六慰!令其成为中原内地!” “你此去,一是霍乱东南诸国;” “二是带回种子,越多越好,什么种子朕都要,多少钱朕都愿意花,你可随意决断;” “第三,你带着人去熟悉东南诸国的气候、地形。” “为朕日后征伐东南诸国,做好准备。” 边永纳闷,朝臣竟无人反对。 以前是东南亚没有油水。 有了玉米三宝就不一样了,有地就能种出粮食来,为什么不扩张土地? 皇帝有雄心,朝臣谁不想名垂千史呢? “微臣愿肝脑涂地!”边永重重磕头。 “好!” “朕命你为大明使臣,率兵五千,出使安南!” 朱祁钰话没说完,于谦立刻打断:“陛下,兵贵精不贵多,而且假道灭虢的道理,安南也懂,怕是会防备甚重,得不偿失。” “你觉得多少合适?”朱祁钰觉得派五千人都少。 其实派五千人过去,补给是个大问题,难不成去安南打下一个城池来做补给吗? “派一善战之将,一千人足够了。”于谦斟酌着。 “太少了!” 朱祁钰一锤定音:“三千人,不能再少了,朕给安南国下旨,让其乖乖提供补给。” “陛下!” 于谦苦劝:“三千人太多,一千五百人,再加入些厂卫番子,凑足两千人,足够用了。” 朱祁钰还是觉得人少,看向边永:“你觉得两千人够用吗?” “陛下,这得看您要干什么?” 边永淡淡道:“若您只想运送种子回国,两千人足够了;” “若您想以微臣做攻打安南的前站,人自然是越多越好。” 朱祁钰摆摆手:“为时尚早,等广西大治之后,才是对安南动手的时机,必须要以广西、云南做大后方才行。” “那两千人足够!”边永磕头。 朝臣对皇帝的态度是满意的,若是只为一时之功,贪恋安南之土,怕又是重蹈覆辙。 皇帝能忍,才能做大事。 于谦摊摊手:“陛下,兵贵精而不贵多。” “安南等国气候炎热,当从云南、两广、福建中挑选兵士。” “再选一战将,微臣觉得欧信合适。” 于谦倒是会挑。 “欧信有伤在身,不宜奔波了。” 朱祁钰第一人选是欧信,第二人选是陶成。 “陛下,年前陶成也病了,怕是用不上了。”岳正回禀。 “谅安南、占城不敢攻打大明,就派杨屿去足矣。”朱祁钰定下人选。 于谦沉吟道:“还当从厂卫中挑选些机灵的,擅长收集情报的人。” 厂卫都有要职。 “派逯杲去吧,让他将功补过。” 朱祁钰对缇骑有了新规划,负责外事,培训间谍。 若再不济事,就处死吧。 “陛下,宫中还需出个太监,以示正式。” 于谦有两层深意,一是皇帝放心;二是去传旨,当然得有太监去。 “运送粮食种子,极为重要,得派个激灵点的,怀恩,你去!” 怀恩从台阶旁走出来,跪在地上:“谢皇爷恩典。” 这是立功的机会。 皇帝都说了,未来会实控整个东南亚,看看边永就知道,从一介郎中,变成了堂堂寺卿。 东南亚就是立功的好地方。 他怀恩在军中历练一番,也懂掌军,又是皇爷的贴心人,必然能在东南亚建功立业。 “顺便再催促安南王,将粮食运送广西。” 朱祁钰道:“夏埙常驻广西,有事你们可找夏埙,可找方瑛,可找刘震海,可找薛远、薛瑄,都能帮到你们。” “此次以边永为正使,潘本愚、逯杲为副使,怀恩为镇守太监,杨屿为指挥使。” “从京营中调二百南方兵,再从云南调二百兵,从两广调一千一百兵,其余人从缇骑中补全。” “大年初六,你们就出发!” 边永跪在地上:“臣等遵旨!” “边永,万一安南王因暗恨朕杀了安南使臣,而难为你。” “朕允你随机应变,也允你杀人!” “安南区区小国,还敢质问上国使者?你告诉他,方瑛的百万雄师,随时都能过朱雀关,灭他安南国!” “朕远在京师,不能帮你什么。” “但朕告诉你,你在外面受了委屈,朕给你出头!” 朱祁钰给边永仗胆呢。 也就皇帝这么霸道,像边永出使,讲求的就是一个人情世故。 多多带着厚礼,打点关系才是正解。 “微臣谢陛下关怀。”边永磕头。 一应行程,以及带着的礼物,都需要阁部仔细商讨。 “边永,尔等到了暹罗,和外商交易时,一定告诉他们,咱们愿意和他们长期贸易。” 胡濙忽然道:“从陆路运送种子并不安全,让他们走水路,更快更安全。” “有其他好东西,咱们也愿意花大价钱买的。” 边永躬身行礼:“下官遵命。” 胡濙又交代几句,告诉他下朝后去内阁详谈。 “陛下,这批种子到了两广,可在两广率先栽种,然后再送给江西、两湖一些。” 朱祁钰皱眉,表示不解。 “陛下,种子也是需要适应气候的,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淮北则为枳。”胡濙笑道。 “老太傅老成谋国,就按照老太傅说的办。” 朱祁钰慢慢坐下:“说完粮食,就是春闱了。” “今年春闱,按照往年的日子开考,由礼部负责。” “获得特许的举人,可参与此次恩科。” 科举可是大事。 去年因为科举拖延,耽搁了不少大事。 “微臣遵旨!”白圭磕头,去年丢了颜面,今年必须得找回来。 “今年京察也是大事。” 朱祁钰道:“从年初就要着手准备。” “京中百姓负担过重,尽量废除夫役,征召也要付钱,少也得给,国库没有,内帑给担着。” “都察院、监察司,要下去巡视各地,针对灾情严重地区,减免赋税。” “等安南粮食解运到广西,酌情减少今年的赋税吧。” 朝臣跪在地上:“陛下爱民如子,臣等为圣天子贺!” “还有就是煤炭的问题。” “烧煤的煤灰,要注意回收,保持街道干净卫生。” “朕在想着,如何降低煤的价格,让百姓烧得起,也就不许再伐木了。” 见胡濙有话说:“此事不急,入秋时候解决即可。” “吏治问题,也是大事。” “明日早朝议一议,如何划分部门、划分权力,不许公器私用,哪怕是朕,也不许善用公器。” 这话可说进朝臣心坎儿里了。 滥用公器的就是您! “再就是各地犁清后,安置问题,都是大问题,中枢一定要重视。” “今年很多很多事。” “就拜托给诸位了。” “都需要朕和诸位,勠力同心,携手向前。” 朱祁钰站起来:“再创大明盛世!” “臣等愿为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!” 朝臣叩拜。 早朝也就结束了,毕竟各地都在过年,奏报也都停了,没有什么新事。 外面的风言风语,也传不到皇帝的耳朵里来。 他去后宫,在承乾宫用了饭。 求订阅! 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