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随时防备土司造反。 本来是有赵辅的,朝廷要征战兀良哈,把赵辅调走了。 赵辅也倒霉,在贵州两年,寸功未立,他刚走,贵州要打仗了。 水西安氏和播州杨氏并不接旨,也不肯派兵南下。 反倒是水东宋氏,深思熟虑后,派出八千精锐,配合明军南下。 贵州仅剩的三大土司,最厉害的当属播州杨氏,播州被划在四川版图里,景泰十一年,被皇帝划回贵州。 其次就是水西安氏,其三才是水东宋氏。 岳正和项文曜商量,决定先打播州杨氏,再打水西安氏,最后打永宁奢氏。 又给水东宋氏下令,要求宋氏出兵五万,襄助大明平播州。 这消息一出。 水东宋氏直接炸了。 当宋氏是傻子呢,用宋氏兵去打播州,拿下播州后,再顺手灭了宋氏? 宋氏立刻拒绝。 岳正数次给宋氏送信,不止以官方身份劝说,还写私信劝说宋氏,承诺朝廷不会忘记宋氏襄助之恩云云。 宋氏后死悔了,想把南下的八千精锐追回来。 岳正清楚,宋氏不会派兵增员了,那就退而求其次,恳求宋氏借道乌江关。 陶成要走乌江关,打最难打的路线,平推播州。 而乌江关掌握在水东宋氏手里。 宋氏考虑再三,还是答应借道乌江关,他也想看看明军的实力,若明军太强,就投降,不强的话,他就堵明军的后路,真的造反。 项文曜这边也不断催促杨氏和安氏,顺从皇帝旨意,否则形同造反,以造反罪论处。 并开始整军。 他手下的都是土司兵,他一边强征土人入军,一边以戏班子推行汉化,又以汉军强压。 杨氏、安氏死活不肯出兵。 四月十八。 项文曜拟定檄文,声称播州杨氏不遵从圣意,有谋反之心,派兵捉拿反贼。 当日,四路誓师出兵。 杨氏早就做好了准备,家主杨辉勒令各关守好要道,他则打算把明军放进播州来,扎一个口袋,把明军装进去。 播州各交界处,全是雄关。 城池又建在山坡之上,绝对是攻城的噩梦,这也是杨氏最大的底气。 陶成亲率八万人,为先锋,没选择陆路,走水路,而水路上全是雄关,乌江关、落蒙关、崖门关,然后就是播州杨氏经营七百年的老巢,海龙囤。 兵临乌江关,杨辉举兵上万,手下猛将十余位,还有骑兵协助守关。 大军抵达乌江关,陶成不着急进攻。 先派兵在岸边扎营,对山坡上那些探查的人影,也不在意,反正也抓不着。 “大人,可打夜战。” 陶鲁脸变黑了,打仗经验也丰富了。 他随着陶成巡视关城,看着这万丈雄关也是徒然叹息。 在军中,他也称呼父亲的官职,不论私情。 他这一路,兵力最多,压力最大,要吸引杨氏的主力,其他三路才能彻底吞了播州。 这一仗,必须打得漂亮。 让水东宋氏乖乖投降,然后倾尽宋氏一切,荡平水西安氏,彻底荡平贵州。 于谦要亲自指挥,打一场大国战。 他想去参加,带着贵州军去参加,他也想晋一晋爵位。 选择乌江关,就得打硬仗,取巧不得。 好在贵州军军备充足,近两年没有大仗,都在囤积军备,重炮他就有三百尊,有杨氏好受的。 当然了,他也不是没有弱点。 他只带了三天军粮,打不进乌江关,就得从水东宋氏取粮,宋氏不服,就得把宋氏先灭了。 皇帝对诸臣在贵州进度太慢,十分不满,所以军粮、肉食供应都在减少。 贵州路多难走啊,蜀道难,没有黔道难。 这两年,贵州种下了玉米和辣椒,推平的土司,归入各府直接管辖,种上玉米,粮食倒是勉强能自给自足。 中枢瞧不上贵州的地,却对贵州的兵很垂涎,希望快点荡平贵州,用贵州兵去打东南联军。 当天晚上。 明军把重炮推出来,重炮下面是木轱辘,这是江南人想出来的。 猛火炸弹点燃,关城照亮。 现在的猛火炸弹算不上惊艳之物,播州杨氏手上也有,也不奇怪。 陶成举起望远镜,探查关城上的情况。 望远镜,也是江南人创造出来的。 其实明初,就有放大镜,望远镜的雏形也有,却是倒相,江南人研制出来正相。 军中将领多有装备,不是稀罕物件。 “开炮!” 轰轰轰! 大炮攻打关城,大炮的威力不小,却动摇不了乌江雄关。 然而,却有投石机把半人高的长方形密封铁盒抛上来,有人欠儿过去去看,发现引捻在燃烧。 轰! 关城上发生爆炸! 这种爆炸声,在关城上此起彼伏。 惨叫声绵延不绝。 不是炸弹杀伤力多强,而是没见过这东西,这些土人对未知充满恐惧。 杨辉杀死几个动摇人心之徒,让所有人藏起来,分散着藏。 也就杨辉在此,否则直接就投降了。 陶成不以为意,炮弹跟不要钱似的往关城上轰。 轰! 一段城墙坍塌了。 “敢死军,冲!” 火炮停止,军中的敢死队攻城。 这种攻城队,要么是勇士,要么是军中的罪犯,活下来就官复原职,死了就收抚恤金。 随着战争推进,就是抽签,抽到的去攻城。 杨辉看见大明的攻城队,一颗心沉入谷底。 明军强不强不知道,反正很富,那炮弹跟不要钱似的打,这样攻城的话,用不了多久,海龙囤都得丢。 战争持续一个晚上,杨辉杀退了明军。 雄关出现一道裂缝,人能钻进去,天刚亮,他就让人堵裂缝。 攻城战就是消耗战。 陶成都习惯了,连续十几天晚上,明军都在攻城,丢进去一万多尸体。 杨辉手下损失惨重,猛将就死了七八个,乌江关摇摇欲坠,快要守不住了。 又打了几天,乌江关被攻克。 杨辉退守落蒙关。 “大人,损失太大了,土人各部觉得您在消耗他们,心有不服呀。”程飞进来送战损。 战损确实够大的,炮弹消耗了300枚,战损人数1.7万,其中重伤的两千人。 “如此雄关,不用命填,怎么打得下来?” 陶成冷哼:“怕死就直说,找什么借口!难道汉人就没死吗?” “再说了,他们现在不是汉人吗?战死了朝廷不给发抚恤吗?说那些有的没的干什么!” “告诉他们,打下来海龙囤,本将升官,他们也有好处,打不下来,就等着吃瓜落儿吧!” 程飞翻个白眼,您说的谁信啊。 汉人死了四个,土人死了一万五,说您不偏心谁信啊。 他退出去后,陶成对儿子说:“一将功成万骨枯,为将就要心狠,对别人狠,对自己更要狠。” 陶鲁行了一礼:“父亲,儿子只是觉得可惜,那些好男儿白白死了,若投入东南战场去,更能为陛下效力!” “你小子也认为为父在消耗他们?” 陶成无语:“你也不看看这乌江关,这关隘是人力能打下来的吗?没有重炮,想都不敢想。” “我这一路,不把杨辉给打怕了,如何牵制杨家的全部实力?” “再说了,陛下要的精锐,不是废物。” “贵州的23万大军,经此一战,起码出现2万绝对精锐,这些人成为军官,是南军的根基。” 陶成想的更远。 想成精锐,就得身经百战,死人算什么。 不死人,他的战功从哪里来? 动静不大,怎么封侯? “您真不是为了消耗土人?”陶鲁怎么看都觉得像呢。 “滚蛋,陛下反复说,贵州土人是华夏人,不是安南、占城、柬埔寨的土人,他们是天生奴隶。” 陶成生气道:“如今各地都在打仗,四处缺兵,为父为什么要消耗自己的实力?” “抓紧滚蛋。” 见儿子不信,陶成也懒得说了。 陶鲁出了军帐,便去安抚各军去了。 受重伤的留在此地养伤,留下一个军医照看。 休整一日后,大军前进,沿途挑了很多寨子,招降诸多寨子,陶成手上的兵卒,眨眼就突破了十万。 抵达落蒙关。 依葫芦画瓢,就是打夜战。 用炮轰,轰出条缝,就用人命填。 水东宋氏,日日有信报送来,闻听明军这么作战,也不强啊,就是用火器硬推呗。 宋綎又收到一条消息,岳正占领了天邦囤。 李匡正在收降重安、白泥、走马等土司,对于不愿归化的,斩尽杀绝。 “坏了,杨氏要败!” 宋綎惊道:“明军怎么这么快呢?难道是那些寨子早就暗中投降了大明吗?” “不应该啊,杨氏盘踞播州七百年,这些寨子世代为杨氏服务,怎么可能投诚呢?” “这里面有鬼!” “等等,大明四路伐杨,另一路呢?” 当天晚上,水西安氏的家主写信求宋氏,联合出兵,攻打乌江关,切断明军的后路。 他还写道,明军不是四路大军,而是六路,还有两路是从四川南下。 而项文曜一路,是从婺川向西,已经把正安打下来了。 宋綎毛骨悚然。 大明也太快了吧! 这是贵州啊,不是平原啊,难道地方没收到阻碍?不能啊,这些地方,都是杨氏驻重兵的地方啊。 那就是明军太强了,一座座城池被攻克,没浪费时间。 大明展现出来的决心让他恐惧。 他犹豫的时候,第二天一早,收到信报,大明朝廷调给贵州军1400门重炮。 这是什么概念?能把贵州轰平! 只要能把重炮运进贵州,那么任何城池,都挡不住明军的道路。 贵州这地方,难的是运炮。 “大明哪来这么多重炮啊?” 宋綎亡魂皆冒,除非他傻了,才跟水西安氏一起造反。 他还不知道,这不是永乐朝的重炮,而是新炮。 他立刻给陶成送信,水东宋氏愿意归降大明。 此时,落蒙关也落在陶成手里。 收到水东宋氏的乞降信,陶成脸上并没有笑容,炮弹打空了,重炮现在就是个摆设,前面还有雄关呢。 杨辉跑回老巢当缩头乌龟去了。 明军真没多强,火器太凶了。 重炮、火枪,谁能扛得住。 臣服他家几百年的土司,陆陆续续投降明军,陶成又抛出来消耗杨家的实力。 杨家依靠雄关,损失倒还能接受,问题是不敢和明军面对面打啊。 你拿大刀呢,人家拿火枪突突你,再拿火炮炸你,这谁受得了?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战争嘛。 陶鲁分兵向西,去收降、攻打西面的山寨。 陶成则前进,目标海龙囤。 杨家派人送信乞降,陶成一概不理。 推出火炮接着轰。 但这次只是做做样子,他没炮弹了,吓唬吓唬杨氏而已,看见火炮,关城上一片哭泣声。 宋綎亲率三万精锐前来助战。 陶成才损呢,让宋綎去打海龙囤,打不下来就是宋家无能,大明不要无能之人。 宋綎眼泪都出来了,海龙囤被杨家经营七百年啊,这是三万人能打下来的? 他请求陶成用重炮压阵,遭到陶成的拒绝。 “大明不养闲人,让本将看看你的本事,若没本事,洗干净脖子,等着死吧。” 谁也看不出来,陶成手上没有炮弹了。 宋綎脸色十分难看:“大人,我水东宋氏对大明忠心耿耿,陛下让宋氏出兵南下,宋氏就乖乖出兵;您要借道乌江关,宋氏就借道给您;又倾巢出动,助拳您,难道这还不够表达我宋氏的忠心吗?” “你在和本将讨价还价吗?” 陶成睨了他一眼,突然厉喝:“这是军中,不是讨价还价的地方!” “本将是播南主将,你入本将麾下,就该听令!” “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!” “在本将这里,只有听令!没有第三个字!” 宋綎被陶成的声势吓到了。 再看看大明的火炮营,悻悻点头答应下来。 陶成冷哼一声,懒得理他。 越是这样,宋綎越不敢反。 只要他把兵卒推上战场,就没有造反的机会了,因为所有枪口,都会对准冲锋的人,谁敢掉头跑,立刻处死。 这是规矩,自古通用。 崖门关内,杨辉等了一个时辰,都没听到火炮声,倒是厮杀声不断,露头一看,发现领头的是宋綎,差点背过气去。 果然这个狗东西靠不住,他竟然投降了大明。 “把他们都杀光!”杨辉直接下令。 陶成看着播州杨氏和水东宋氏狗咬狗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