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2章 合纵连横,出使安南!-《大明景泰:朕就是千古仁君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“但是!”

    “大明和暹罗并不接壤,若借道安南,你们愿意借吗?”

    黎鐉自幼读汉文,也知道假道灭虢的故事。

    肯定不会借。

    “若天朝皇帝陛下有圣旨,安南国不敢不同意。”黎鐉学聪明了,在京师没少受罪,折磨出来了。

    “嘿,你还算恭顺。”

    逯杲摸摸他的脑袋。

    这是十分不尊敬的事情,但逯杲代表着天朝使臣,有这个权力。

    “不过,陛下岂会做让下国胆寒之事?”

    逯杲摇摇头:“不能够!”

    “但暹罗不遵天朝之令,擅自攻伐真腊,导致真腊灭亡。”

    “而又擅于西夷贸易,不使西夷来广州。”

    “本官就要去暹罗,指着那暹罗王的鼻子问问他,是准备好亡国了吗?”

    逯杲一巴掌拍在桌子上:“兄弟,别看哥哥醉生梦死的,但真要打仗,老子第一个往前冲!”

    “暹罗小国,在其国内称王称霸,天兵一到,立刻跪地求饶!”

    “不消几个月,暹罗就消失在历史之中!”

    逯杲敞开了吹。

    黎鐉却听出了机会。

    大明和暹罗打仗,只能借助安南之力,因为大明天兵过不来呀。

    安南是不是能趁机扩张领土了?

    还能从大明赚到好处费,出兵总要花钱的吧,这些费用肯定天朝承担呀。

    安南说不定能通过这一战,树立中南第一强国的名头。

    “哥哥,那占城国对陛下也不尊敬,不如一起灭之。”

    安南和暹罗也不接壤。

    但和占城接壤啊。

    灭了占城,安南领土激增,若再吞了真腊(柬埔寨),安南就和暹罗接壤了。

    真腊于宣德五年被灭亡,首都吴哥被暹罗攻占。

    宣德八年,迁都于金边,再次立国,大明官方文献就不叫真腊了,改叫柬埔寨了。

    真腊,是大明的音译。

    是由高棉人建立的吴哥王朝,因为建都在吴哥,首都名字叫吴哥(通的意思),所以被称为吴哥王朝。

    所以,真腊、高棉帝国、吴哥王朝,其实说的是一个国家,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称呼。

    最著名的就是吴哥窟,已经被暹罗大军一把火给烧了。

    呼!呼!呼!

    逯杲却打起了呼噜,怎么叫也叫不醒了。

    黎鐉让人拿条湿毛巾过来,擦擦脸,清醒清醒。

    然后起身入宫向父王禀报。

    黎濬大修宫殿,耽于享乐,这个时辰,正在宫中抓美人玩呢。

    被儿子搅了兴致,心情不爽:“到底有何事啊?”

    安南国内也不稳。

    安南第二个皇帝太宗皇帝黎元龙,立太子的时候,本来立谅山王黎宜民为太子的。

    但黎宜民的母亲骄横跋扈,就废了黎宜民的太子位,改立二儿子黎濬为太子。

    黎元龙驾崩后,年仅两岁的黎濬继位,由其母宣慈太后阮氏英摄政。

    景泰四年才正式亲政。

    而兄长黎宜民,则被黎元龙降封为谅山王,外藩于外。

    和大明像不像?

    皇帝朱祁钰也有个兄长,只是这个兄长当过皇帝,黎濬的兄长没当过皇帝,但当过太子,约等于当过副皇帝。

    黎宜民默默积攒兵势。

    偏偏安南上下没人知道。

    和大明像不像?

    黎濬喜欢享乐,对国家大事并不掌握,权力落在后族、权臣手里。

    “父皇,儿臣以为这是一个机会!”黎鐉认为,这是扩张国土的机会。

    但黎濬没有兴趣,他打了个哈欠:“安南国已经足够广阔了,国内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,为什么还要扩张疆域呢?”

    黎鐉一肚子话,却说不出来了。

    “父皇,这……”

    “太子,你还不是皇帝,朕才是皇帝!”

    黎濬瞥了他一眼:“朕还正值壮年,不该有的心思收一收。”

    “儿臣知罪,儿臣知罪!”黎鐉不停磕头。

    扩张领土,就得有人操弄兵权。

    太子有了兵权,会不会黄袍加身呢?然后挥师攻打京城,坐上他这个位子呢?

    哼!

    你是太子,想当皇帝想疯了吧?

    “出去吧,无事不要烦朕。”黎濬由太监伺候着回后宫了。

    他还未到四十,正是吃喝玩乐的好时候。

    只要和大明关系融洽,他这个安南王就当得稳固。

    只要舔好了大明爸爸,安南就不缺吃不愁穿,他用心享乐就好了。

    黎鐉却满脸失望。

    他爹胸无大志,但大明皇帝太恐怖了,仿佛那个笼罩在安南国的大明太宗皇帝回来了!

    别看安南王关起门来称帝称朕,在大明使者面前,得称臣。

    “大侄子!”

    黎鐉出宫门的时候,却有人叫住了他。

    “三叔?”黎鐉露出惊喜之色。

    他三叔不像大伯,把野心写在脸上,把怨毒放在嘴上。

    三叔黎克昌却是个洒脱性子,对皇位不感兴趣。

    却又悲天悯人,是有名的贤王。

    数次劝谏黎濬,希望他能重视民生,勤俭节约。

    结果黎濬当耳旁风,还把他赶回封地。

    “三叔何时到的京师?”黎鐉和羡慕三叔,他自幼也和三叔亲昵。

    民间有人传言,他酷似三叔多些,不像当今皇帝。

    这等谣言,肯定是他的弟弟传出来的,觊觎太子之位。

    “今日方到,听说大明使臣在帝都,可否代为引荐?”黎克昌笑道。

    “请三叔听小侄娓娓道来。”

    黎鐉拉着黎克昌去东宫,秉烛夜谈。

    而黎鐉和黎克昌的对话,却被送入黎濬的面前:“哼,他们倒是更像是父子啊。”

    这话把伺候的嫔妃吓到了。

    而在东宫里。

    黎鐉和黎克昌谈了一夜。

    “奈何父皇听不进去呀,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,不止能博得天子青睐,还能得到利益,于国于民都有好处。”

    但黎克昌却不这样认为:“擅开边衅,非仁君所为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这样考虑,也有他的深意。”

    “大明狼子野心,本王听说大明尽收漠北之土,又在广西做下灭绝人伦的惨案。”

    “本王看呀,那大明皇帝不是个仁善君子。”

    黎鐉苦笑,那能用仁善君子来形容吗?那就是个活脱的暴君!如桀纣那样的暴君!

    “所以呀,安南若参战,就是与虎谋皮。”

    黎克昌十分不看好为大明出兵之事。

    听三叔这么一说,黎鐉也陷入思考:“三叔的意思是,那逯杲故意透露信息给我的?”

    黎克昌点头:“按照侄儿你说的,那大明皇帝是暴君,他派来的边永,你也看到了,何其人杰。”

    “怎么会派一个混吃等死的逯杲呢?”

    “而且,边永如此能臣,却不恼不怒,不觉得可疑吗?”

    黎鐉脸色惨变:“三叔的意思是,那逯杲故意透露信息给侄儿,然后借侄儿的嘴,透露给父皇?诱骗我安南出兵?”

    “这种可能性最大。”黎克昌道。

    “幸亏有三叔,否则侄儿就上当了。”

    黎鐉终究岁数小,他去了一趟大明,被大明君主吓到了,所以对大明君臣极为恭敬。

    黎克昌拍拍他的肩膀:“无妨,陛下没有出兵之意,也不会遂了大明心意的。”

    “三叔,那大明皇帝如此狂暴,若不听他之意,会不会挥师攻打安南呢?”黎鐉担心。

    “应该不会吧。”

    黎克昌心里也没底:“我安南处处顺从天朝,天朝以何名义攻打我安南呢?”

    “那皇帝仿佛脑子有问题,想杀谁就杀谁,听说大明重臣,死在他手上的不计其数。”

    黎鐉满脸惊恐:“万一他脑子不正常,非要攻打我安南,安南该如何是好啊。”

    被他这么一说,黎克昌竟觉得有这种可能性。

    因为,广西驱赶了一些土司入安南,还不许这些土司回大明,这些土司在安南无恶不作。

    皇帝又撤销安南年号,强制安南用景泰年号。

    还强制安南运送海量粮食给大明。

    大明皇帝的强势,可见一斑。

    “那粮食就不能运了!”

    黎克昌当机立断:“天亮之后,本王就入宫,请陛下提防大明,运粮船暂时停止运输。”

    而边永,也在训斥逯杲。

    “逯指挥使,你太着急了,一口气透漏这么多信息出去,安南王一定会怀疑的。”

    逯杲装醉,此刻却神色清明:“他们懂个屁啊,这些安南猴子一个个黢黑的,脑子看着就不正常。”

    “你!”边永还要训斥。

    潘本愚和稀泥:“不管能不能说,已经说出去了,咱们想一想,该如何应对吧?”

    “安南王一定不会出兵的。”

    边永笃定道:“不过,咱们的计划,也不是让安南王立刻就出兵,且走一步看一步吧。”

    逯杲却走到窗口,确定没有偷听。

    才正色道:“二位,有人秘密联系本官……”

    查资料耽误时间了,才八千五百字,写不完了。后面还四千字,明天开始还!

    (本章完)

      

    


    第(3/3)页